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的前因组态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王亚楠;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是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以全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讨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等基本因素对研究生教育竞争力的联动效应及其路径选择。研究表明,单一因素不构成影响研究生教育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规模化发展核心驱动型”“质效核心驱动型”“质效主导-规模辅助型”等路径是导向研究生教育强竞争力的三种有效路径;我国东部、中西部地区在研究生教育竞争力驱动路径上呈现显著的差异。因此,各省应把握组态思维,促进基本因素间的有效融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构建系统化的研究生教育竞争力体系;持续优化基本因素的条件组合,探索地区发展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演进的历程、逻辑与未来走向
李强;杨欧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经历以强化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改革阶段,以探索服务社会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发展阶段和以着力实施研究生分类发展为中心的内涵式提升阶段。从政策主体看,更加注重院校与企业、行业组织之间的多元主体办学;从政策目标看,更加凸显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政策内容看,更加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演进呈现出从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到追求卓越内涵式发展的生成逻辑,从依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到应用导向的多元主体参与培养的实践逻辑,以及从模糊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到高质量“专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逻辑。未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应坚持以指导性制度为指引,以差异化、个性化培养为依托,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专业调查实践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作用机制与效果评价
王宝义;刘华琼;桑惠云;尹义尚;专业调查实践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挖掘专业调查实践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作用机制并评价育人效果,有助于把握专业调查实践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关键作用。将理论推演与准实验相结合,在解析专业调查实践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直接与间接作用基础上,基于对646家企业调查的准实验,分析赋能人才培养效果,结果表明:专业调查实践通过“四力一观”直接作用以及教师和研究生层面的间接作用赋能研究生培养。为更好地挖掘专业调查实践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作用,应推动形成规范化的专业调查实践人才培养体系。
我国教育法典编纂的模式选择
包万平;陈思思;王翠青;彭风顺;教育法典编纂的适度模式,是以实现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实践动态平衡为目标的立法策略。它强调在编纂教育法典时,既要考虑当前的教育法治需求,又要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鉴于目前我国教育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已积累编纂民法典等的经验和技术,采用适度模式编纂教育法典更符合教育强国建设的现实需要。教育法典编纂应以保障受教育权为逻辑主线,按照“总则+分则+附则”体例建构内容体系。同时,为了应对现实世界的快速变化以及新技术等对传统教育的挑战,用适度模式编纂教育法典应注意对未来教育形式和技术手段的预见性规定、对教育政策和实践变化的响应性调整,以及对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借鉴和融合等。
县域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发展演进、变迁逻辑与优化路径——以福建省“对县督导”为例
何谐;黄芳;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实施督导评估,是加快推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的助推器。2004年至今,福建省“对县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历经四次变化,从行政管理逻辑转向教育治理逻辑,从督导教育公平水平转向评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履职,从经验驱动转向标准化管理,评估维度在履职主体、师资、经费、办学条件、弱势群体、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内涵变化。鉴于县域教育发展的复杂性,县域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应着力于多层次、宽维度的评估指标设计,兼顾履职监督与创新指导的督导功能发挥,鼓励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评估主体参与,从而精准而客观地反映县域教育治理的真实情况。

期刊简介
期刊名称: 教育评论
创办日期: 1985年
主管部门: 福建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建省教育学会
刊期: 月刊
电话: 0591-87841955
国际标准刊号(ISSN):35-1015/G4
国内统一刊号(CN): 1004-1109
下载中心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