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5, 05, No.311 3-16
教育强国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研究新动向——基于高等教育普及化六年研究的综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摘要: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龙头作用。实现普及化向更高层次迈进将成为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核心任务。自201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正式迈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国内研究者对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文献梳理结果显示,高等教育普及化研究呈现出以下新动向:理论先导共识方面,明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理论逻辑;学科体系建设任务方面,加强中国高等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育人理念追求方面,推动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实践理念引领方面,促进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高水平人才需求增长方面,推进我国大学治理现代化。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研究依然存在如下问题:从研究内容看,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普及化理论体系亟须完善;从研究方法看,跨学科的理论探索与政策响应研究有待拓展;从研究范围看,微观政策研究与具体性操作研究亟待推进。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4-12-18].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4-12-18].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3]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EB/OL].(2025-01-19)[2025-02-14].https://www.gov.cn/zhengce/202501/content_6999913.htm?slb=true.

[4]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5-20)[2024-12-18].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005/t20200520_456751.html.

[5]Trow M.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M].Berkeley:Mc Graw-Hill,1973:7.

[6]邬大光.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价值:与马丁·特罗教授的对话[J].高等教育研究,2003(06):6-9.

[7][20]王宝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学生遴选和招生制度的变化与应对[J].大学教育科学,2019(03):26-28+122.

[8][日]金子元久.高等教育的社会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1.

[9]胡建华.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中国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2021(05):27-34.

[10]别敦荣.“双循环”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意义[J].中国高教研究,2021(05):22-28+35.

[11]王志强.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总体方位、实践样态与未来进路[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1):8-15.

[12]别敦荣,易梦春.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标准、进程预测与路径选择[J].教育研究,2021(02):63-79.

[13]王建华.高等教育研究的挑战与应对[J].现代大学教育,2020(03):1-11+112.

[14]新华社.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1(05):14-16.

[15]卢彩晨.高等教育学体系建设:主体、客体及路径[J].江苏高教,2020(12):22-25.

[16]王兴宇.反思与建构:高等教育学中层理论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22(06):19-24.

[17]陈金圣,张晓明.“双一流”的隐义:一流高等教育体系建设[J].江苏高教,2020(05):13-21.

[18]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的通知(学位[2022]15号)[A].2022-09-13.

[19]钟秉林.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写在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颁布之际[J].教育研究,2022(09):98-106.

[21]潘懋元.从选拔性考试到适应性选才: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试行“套餐式”招生模式的设想[J].高等教育研究,2021(09):1-4.

[22]陈兴德,王君仪.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探析[J].中国考试,2021(12):19-25.

[23]王子朦,胡建华.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的高校招生改革[J].江苏高教,2023(11):11-18.

[24]程龙.新高考背景下高校招生多元录取的制度困境及其破解之道[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10):46-51.

[25]袁浪华.追求质量:中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动力[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01):71-79.

[26]韩双淼,傅浩东.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基于教育分流视角的考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3(06):84-92+102.

[27]陈志忠,叶发保.普通高校博士生“申请-考核”制的问题审视与对策优化[J].教育学术月刊,2024(08):48-56.

[28]刘燕.多元治理下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基于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J].江苏高教,2023(04):56-61.

[29]邓磊.面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科学,2019(04):71-76.

[30]杨如安,郭映杉.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高校卓越人才自主培养路径研究:基于对重庆市22所本科高校实施卓越人才培养的调查[J].当代教育论坛,2024(05):1-8.

[3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A].2020-09-21.

[32]马永红,马万里.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发展阶段划分与走向思考:基于国际比较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21(08):26-33.

[33]别敦荣.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要求和战略重点[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02):15-27.

[34]眭依凡,李芳莹.高等教育普及化时期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22(01):28-35.

[35]黄兴胜,黄少成.改革开放40年中国高校内部治理嬗变、动因与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18(06):5-11.

[36]褚宏启.绘制教育治理的全景图:教育治理的概念拓展与体系完善[J].教育研究,2021(12):105-119.

[37]别敦荣.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行业性高校发展定位[J].中国高教研究,2020(10):1-8.

[38]李鹏.普及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逻辑[J].湖北社会科学,2022(09):140-147.

[39]王少媛,尹茜文.嵌入性理论视角下学生参与高校治理的困境与优化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09):29-35.

[40]胡娟.从学者治理、学校治理到学术治理: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研究型大学治理[J].复旦教育论坛,2021(01):38-44.

[41]郭艳丽,王大磊,王海莹.美国公立大学治理改革的挑战、路径及启示[J].高教探索,2022(05):84-89.

[42]戚兴华,许长青.场景化互动:高校内部治理权力运作的微空间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01):110-115+168.

[43]蔡亮.普及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变革诉求、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02):1-6.

[44]戚兴华.四边协作模式:中国大学治理的新框架[J].重庆高教研究,2024(05):30-46.

[45]张继明.构建有质量的普及化高等教育:论从大众化到普及化高等教育过渡阶段的大学治理[J].高校教育管理,2019(02):49-56.

[46]徐绍红,储祖旺,朱峰.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英国高校战略管理的实践与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06):53-56.

[47]陈金圣.高校分类发展的实践逻辑和治理路径:基于政府、市场与院校“三角协调”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24(17):18-27.

[48]王志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理论、趋势与路径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9-50.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649.2

引用信息:

[1]闫建璋,王思敏.教育强国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研究新动向——基于高等教育普及化六年研究的综述[J].教育评论,2025,No.311(05):3-16.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